就建筑材料而言,如果原材料质量不达标,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足,会影响结构的强度和抗渗性,进而出现网状裂缝,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。水灰比不科学,会导致收缩裂缝和沉降裂缝;混凝土中水分蒸发后往往会产生收缩,但混凝土本身的干燥值较低,干燥后无法拉伸,造成干燥收缩裂缝;如果混凝土搅拌不当,在温度的作用下会出现膨胀裂缝。
2.1施工材料质量控制
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中需要结合实际选择施工材料,需要就水泥水化热实施有效控制;粗骨料方面对于石料的选择,应当保证其坚硬、粗糙,且具有较低的黏土含量;细骨料方面倾向于中砂,保证其颗粒大且空隙较小,实际含泥量不可过高。混凝土外加剂方面,减水剂的应用较为常见,应保证其性能良好。为满足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要求,对于原材料的选择应当与混凝土结构特性保持高度一致,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特性得到改善,有效防范混凝土收缩变形,降低裂缝出现几率。
科学化的材料配比也是混凝土建筑结构裂缝控制的关键措施,在这一方面,需要合理优化水灰配比,结合实际需求控制用水量,提高混凝土搅拌质量,防范混凝土收缩变形。混凝土浇筑前需要严格控制水泥用量与水灰配比,保证剂量配置科学,充分搅拌后可促进混凝土成型,促进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的提升。
2.2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
在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中,应当重视结构设计的优化,以有效防范结构裂缝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,需要就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开展综合分析,优化结构设计,以防范纵向收缩裂缝。在结构设计过程中,可采取增加附加筋的方式,通过后浇带作用的发挥,混凝土建筑的抗裂能力更强。混凝土存在热胀冷缩作用,基于此会产生应力,继而引发混凝土建筑结构裂缝。因此结合工程实际及规范出发,就混凝土入模温度进行控制,实施分层浇筑,一定程度上缓解混凝土内部应力,防范冷热温差所造成的裂缝问题。
2.3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
混凝土浇筑阶段需要明确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,合理控制浇筑质量,以降低混凝土结构裂缝出现几率。混凝土振捣阶段应控制好具体的振捣时间,确保处于恰当范围内,一般在20s-30s之间,确保振捣均匀,以切实提升混凝土密度。依照规定搅拌混凝土,控制好出罐温度。观察混凝土状态直至初凝后开展二次振捣,排出混凝土中的气泡和水。待振捣完成后,可进行二次抹面,令混凝土内部充实、外部光滑,混凝土裂缝出现几率得以降低。混凝土浇筑阶段,需结合和易性及振捣器施工深度确定具体浇筑厚度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遵循由下层至上层的顺序。
2.4实施有效的混凝土养护
对于混凝土建筑结构裂缝的有效控制,应当规范开展混凝土养护工作。结合建筑施工实际出发,浇筑完钢筋混凝土结构后,可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处理,包括保温、保湿、封闭等,强化混凝土结构保护层的防护效果,避免混凝土暴露于空气中而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。在夏季气温较高,可通过洒水方式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降温处理。冬季寒冷,施工单位应当对混凝土结构采取保温措施,比如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膜或秸秆等,促进混凝土温度保持,以防范上冻问题出现。待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清除水分,通过有针对性措施控制混凝土裂缝,以切实提升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质量。
当下建筑行业快速发展,为保证建筑物的强度与使用性能,需要严格把控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质量,对裂缝实施有效控制。这就需要明确混凝土建筑物结构的影响因素,通过施工材料质量控制、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、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及混凝土养护等方面入手,全面提升裂缝控制技术的科学性,保证裂缝控制效果,有助于保障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。